程万里忽然凑过来,附耳来说:“子卿,你万万记住,便是不能像头前那么打仗了,万万莫要再身先士卒去冲杀,不论如何,胜败之外,你人要回来,回来了,即便有什么事,总还有东山再起之日。”
这番话,听得苏武心中一暖,有一种感觉……一种真被人当做家人的感觉。
苏武只管来笑:“放心,如今不比往日,自稳坐中军。”
“好,好啊……”程万里心中才去了个石头,面上也轻松许多,摆摆手又说:“你自去,你这一去,我便也往京东而回了,等你回来就是,霁月也等你回来……”
苏武点着头,便真起步要走,去上那接驳小船,再去那最头前的大楼船。
却是苏武刚迈步,程浩拉了拉苏武的衣袖。
苏武转头去看……
这大舅子,才认识十几天而已……竟是当真落泪在抹。
苏武笑笑:“无妨,我不知打了多少仗了,早已习惯,你可莫要作这女儿态。”
“嗯,我知我知……”程浩便是连连抹脸,换了个笑:“妹夫,你放心,只待来日,你且看着,我一定帮你对付我家那小娘皮!她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,我自都帮衬着你!”
苏武哈哈笑起:“回吧回吧……”
说着,苏武上了接驳小船而去,转头再看一眼,那父子二人,还在岸边,抬手在招。
苏武招了招手,示意他们回去,便是转头去,再也不回头了。
有那么一瞬间,也不知为何,苏武竟是也有一种想要落泪之感。
人世间之情,莫过于此。
这大宋,其实真不错!
竟是当真让人有一种归属感……
不论世事如何变迁,不论沧海桑田如何转换,许多事,千年百年,都是一样的……
许是有个家了吧?
苏武再回头,其实看不清了,但那父子二人,还在岸边伫立。
苏武上了楼船,只管是炮响,鼓起,楼船出。
岸边的纤夫们,喊着号子,一步一步走着拉着,那鼓胀的肌肉在使出浑身的力气。
这也汴京……
待得驶出汴河的缓水,入了河道,升了风帆,顺流而下,便也不需要纤夫了。
那接驳小船载着几个纤夫而来,从大船里取了几袋钱去,便是千恩万谢,只待打开了袋子,几个纤夫更是惊喜,连连在喊:“今日真是遇到活菩萨了,多谢官人们的赏赐。”
船上军汉答道:“是我家苏将军赏你们的,将军说了,回来的时候,还寻你们拉纤。”
“拜谢苏将军,回来的时候,定再来给苏将军拉大船。”
船上的军汉在赶人:“快快离去,莫要再靠近了,军令而下,无故靠近可是要放箭的……”
纤夫们再又躬身几礼,赶紧撑小船快走。
开封到苏州,一千六百里,却是水路直通,虽然不是笔直,却也不算远,有船只,也不劳累。
只管是在船上吃了睡,睡了吃。
其实船不快,哪怕顺流顺风,一天也只能行得六七十里,便是最好的风向风力,一天也不过百多里路。
偶尔,还得停停船,虽然内河与运河波浪不大,船只并不如何剧烈摇晃,也并不让人特别晕船,但还是要让马匹与人上岸活动一二,特别是马匹。
此一去,需要二十多天。
苏武也急,时不时与众人围看舆图,时不时与众人商量战事,集思广益,想的都是如何作战之事,大小细节,都要想到。
已然是十一二月,转头就要开年了,其实也挺好,至少南方不是酷暑难耐,对于苏武麾下这些北方军汉来说,反而有利。
苏武也常常皱眉一人站在高处,去眺望江淮之地,这里也是富庶之地,一眼望不到边的良田。
转头来,已然是十二月,过大江,入江南。
燕青带着游骑开始上岸,沿路在奔。
苏武也鲜少在船舱里,多在外面眺望,真入江南,慢慢看到了一马平川之平原,广袤无垠一般,哪怕已是冬日,竟是四处都是绿色,枯黄夹杂其中。
游骑的信件,到得岸边,就会有驳船去接,再送到行驶的大船之上。
苏武看着信件,眉头更皱,润州、常州,竟是不理会带着枢密院文书去的燕青,竟是不给燕青派向导。
燕青无奈,使了钱,在城里自己寻了好些个向导,燕青倒是机灵,一怕被人骗,二怕有贼人奸细,正在分批试探使用。
苏武心中已然生怒,这朱勔,已有取死之道,这个时候了,还在弄这些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