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路铺设往往还能在既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,只是遇到实在难行的曲折地段,才会考虑改道或着动手改造地形。
而铁路建设则是另一番景象。
铁路为了确保列车安然行驶,其修建准则是力求线路笔直到底,这不禁让朱允熥忆起种种往事。
当中不乏涉及地方宗族风水的纷争,惹出了不少风波。
当然,大明若真要铺设铁路,还得有一段时日来做周全筹备。
一行人自昌子口启程,沿着通往中都凤阳府的官道北上。
路程不过300里之遥,快马加鞭的话,四五天光景也就到了。
朱允熥此行代表朝廷,亲赴凤阳出席信国公府丧仪。
早在太孙队伍抵达前,消息已先一步传入凤阳城内。
凤阳非比寻常,满城皆是大明开国元勋。
皇帝从淮右崛起,凤阳作为龙兴之地,自然是功臣最为集中的所在。
但凡有点名堂,稍有地位的,都在凤阳城里置了房产。
清晨时分,信国公府上下老幼,早已齐聚在城外官道旁,翘首以盼。
中都留守司、凤阳府及城里各大家族也纷纷派人出城相迎。
按原计划,中都留守司与凤阳府是预备在60里外的红心驿迎接太孙。
可先期到达的士兵却传来指令,凤阳府不必大张旗鼓,免得惊扰百姓,于是众人便在城外静静等待。
时光缓缓流淌,秋日晴朗,即便是久候,也并不觉得疲惫。
未至正午,官道尽头已有动静传来,官府即刻派遣差役前往探查。
没过多久,官府的人马疾驰而至。
“是太孙。”
“太孙来了。”
听到呼唤,凤阳府官员连忙挥手示意,振奋精神。
“大家都打起点精神来,别在太孙跟前丢了咱凤阳脸面。”
若非信国公仙逝,凤阳府定会摆出三班乐队,锣鼓喧天地迎接太孙。
中都留守则目光掠过汤家老小,高声说道:“太孙难得来中都,此行亦是归根溯源,谁要在太孙面前失礼,那就是与整个中都为敌。”
今日离城的汤家队伍,老老小小算一块儿,足有数十口子人。
信国公妻子胡氏,身着诰命服,腰间简单束了根麻绳,在几个闺女的搀扶下,稳稳站在汤家队伍的最前端。
从应天返回凤阳的汤家老四汤燮,则是领着家里男丁们安静等待。
汤醴也随着四哥汤燮回到了凤阳。
而汤家老二汤軏,这些年一直在太原担任中护卫。
虽说汤和去世那日,汤家立即派人前往太原通报噩耗,
但按路程计算,汤軏还得再过几天才能回到凤阳。
官道两侧,太孙仪仗、锦衣卫的北镇抚司、上直亲军羽林卫,各式旗帜迎风招展。
连文渊阁大学士石伟毅,也有一面专属旗帜。
“臣等恭迎太孙。”
随着队伍前列的兵马让开道路,朱允熥出现在凤阳各府各家眼前,众人连忙鞠躬行礼。
这可是朱允熥第二次回凤阳。
凤阳上下,无不小心翼翼,力求在朱允熥面前留下好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