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366小说>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> 第392章 那个男人(第1页)

第392章 那个男人(第1页)

毫不夸张的说:要想达成这个目标——为绣衣卫赋予神圣的使命,难度完全不亚于给一支乌合之众般的疲弱军队,注入一个新的军魂!

但好在相较于后者,绣衣卫这个部门,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操作基础。

——有些时候,见不得光,未必就和‘不正义’划等号。

就说当年,第一个打探到吴王刘濞动向,确定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,即将动正式叛乱的绣衣卫探子,谁敢说他不是英雄?

还有岭南百越,那些为了打探情报,甘愿融入当地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,数十年如一日做奉献的绣衣卫成员,谁敢说他们于国无功、于国无益?

说到底,情报工作者正义与否,最根本的关键点在于:他的所作所为,有没有为国家带来正当利益。

甚至再退一步——哪怕是不正当的利益,那也同样是功德无量。

正如后世那句名言:国与国之间,没有情谊、没有道德,永恒不变的,只有利益二字。

由此不难衍生出的结论便是:对于情报工作者而言,工作不分正义与否、正确与否,甚至不分合法与否;

只要有利于本国、有损于敌国,那就是国之臂膀、民族英雄。

在过去这十几年的时间里,绣衣卫内部,背叛者有,潜逃者有,以权谋私、因私废公者亦有;

但谁都无法否认的是:总体来讲,绣衣卫还是挥出了自己‘情报部门’的职能,为汉家朝堂中央获取、制造了许多利益,并避免了许多损失。

对于这样一个部门,刘荣想为其注入一个类似信仰、精气神之类的东西,其实算不上太难。

只是此事急不得。

先把绣衣卫混乱的体系梳理清楚,再根据区域明确划分;

等做出成绩来了,刘荣再顺水推舟,一个‘国家英雄’的大帽扣上去,一切便都会水到渠成。

好比这支即将接连汉家与西域,成为汉家-河西-西域这一通道串联者的商队;

——等将来有一天,汉家因为这个‘商队’搜集到的情报,而更容易的占据河西,又或是更顺利的进驻西域时,英雄的称号,甚至都不需要刘荣主动去给了。

谁把人民记在心里,人民就会把谁高高举起;

将来,手握实打实的‘功勋’,绣衣卫自然就会成为汉家的英雄。

彼时,刘荣唯一需要做的,就是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广而告之,再将是否评定他们为英雄的决定权,交给整个天下的人……

“卿,勉励之。”

“绣衣卫,大有可为。”

“日后,无论北蛮匈奴,亦或南方百越;”

“无论东北朝鲜,亦或西南诸夷——可供绣衣卫建功立业,垂名青史的土壤,都断然不会稀缺。”

“届时,卿这个绣衣卫任指挥使,恐怕就不再是以简单的‘郎中令汝坟侯’六个字,留名于青史之上了……”

如是一番话,对周仁毫不吝啬地表达出勉励之意,刘荣也不由得出一声轻叹。

汉天子的近臣、宠臣,其实是很不好做的。

远的不说,就拿太宗皇帝年间的邓通,以及先帝年间的周仁举例——二者无一例外,都被坊间传闻造黄谣,给硬生生传成了文景二帝的好基友。

周仁都还算好的;

在相对正经一点的人嘴里,周仁和先帝老爷子的关系,还仅仅局限于:先帝宠幸妃子时不避周仁,甚至让周仁在门口放风。

可太宗皇帝的宠臣邓通,那可真真是被舆论黑的体无完肤。

——一个和太宗皇帝搞基的污名,自然是最基本的保留节目。

除此之外,什么蛊惑太宗皇帝,给太宗皇帝吹枕边风啊~

什么跟太宗皇帝撒娇,换来天下一半的钱币市场啊~

什么给太子刘启上眼药,从而见解干涉储君之争之类派;

——凡是能王人身上泼的脏水,邓通是一滴都没躲过去不说,还愣是没有哪怕一个人,说邓通哪怕半点强项、长处。

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?

根据刘荣所掌握的一手资料——而且是从先帝老爷子那里耳提面命,说服力、真实性都堪称天下之最的一手资料;

真实的情况,和坊间传闻,可谓是半点关联都没有。

以至于刘荣先后从‘坊间传闻’和‘先帝之口’这两个渠道,分别听到了关于邓通的两版描述后,愣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;

这明明是两个人吧!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